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在认识新常态中持续求进,在适应新常态中务实发展,在引领新常态中积极作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稳增长、解难题”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二季度以来多数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进入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动能不断积累,经济趋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39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9.0%,居全省第2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6%,上半年增长9.0%,前三季度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8.86亿元,增长4.3%,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39.72亿元,增长9.4%,加快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69.25亿元,增长12.0%,加快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速居于全省前列,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弯道超越势头强劲。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8个、1.2个、2.0个、1.5个、1.8个、0.7个、3.7个和2个百分点,依次居于全省第二、第三、第三、第四、第五、第四、第二和第二位。特别可喜的是,在三季度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全市生产总值仍然保持9.0%的较高增速,继续居于全省第二位。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平稳增长。水稻生长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病虫害防控得力,超级稻大面积种植、高标准粮田和高产创建等因素的强力支撑。生猪生产效益持续好转,自3月份起,生猪价格逐步回升。目前,猪粮比已超过养殖盈亏平衡点,养殖户盈利可观。工业生产稳中趋升。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44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97.71亿元,增长10%,与上半年持平。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增速逐月走高,7、8、9三个月增速分别为9.4%、10.1%、10.6%。重点行业支撑较强。主导产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4.2%,纺织服装、服饰业同比增长14.1%,纺织业同比增长17.2%,四大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 高成长性行业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193.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4.1%,增长11.1%,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共39家新增企业,新增企业增加值10.8亿,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0%,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4.4和0.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3.0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7%,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6%,较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5%,回落0.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4%,加快0.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19.0%,加快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7.0%,回落1.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3.0%,加快3.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2.5%,回落0.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93.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虽然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2.3个和0.8个百分点,但仍然在17%以上的较高平台扩张,且1-7月、1-8月、1-9月增速分别为17.7%、17.4%、17.4%,缓中趋稳态势明显。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5.42亿元,增长17.4%,增速为年内最高,比上半年加快6.4个百分点,稳步回升态势明显。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2.02亿元,增长50.7%;第二产业投资541.46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699.78亿元,增长15.6%。
商品消费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今年以来累计增速在13.0-13.4%的窄幅区间运行。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19.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8.78亿元,增长14.5%;零售业零售额319.10亿元,增长13.4%;住宿业零售额13.58亿元,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132.88亿元,增长11.7%。五大类商品拉动力增强。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五类商品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比重71.1%,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是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的消费热点逐渐形成。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等商品逐渐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速分别为43.5%、51.9%、22.4%,增速同比分别提高43.2、21.1和0.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方面,前三季度,全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2.2%,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9%,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增长22.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方面,民间投资增长18.4%,高出固定资产投资0.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8.5%,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7.7%,居全省第2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1.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增长18.4%,占工业投资比重65.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方面,今年以来,尽管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明显,但始终快于全省且在全省位次持续靠前。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2%,高于全省3.7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走高,1-7、1-8、1-9月增速分别为10.6%、11.2%和12.2%。企业效益方面,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0.0%和13.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方面,今年以来涨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
产业集聚区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4.4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79.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0.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9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34.0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6.8%,同比增长16.4%,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4.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集聚区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93.53亿元,增长18.2%,占产业集聚区投资比重为67.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1.2%。
新动力加快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经过多年来持续招商引资,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增加值分别增长44.7%和14.0%。食品、羽绒服装等传统行业顺应形势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快增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同时,制约因素依然较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投资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增长乏力,项目投资规模缩减。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大项目新开工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呈下降趋势,新开工项目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未来投资增长的制约作用将会持续显现。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25.28亿元,下降3.3%,远远低于全省基础设施投资31.0%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速由一季度的36.6%的峰值下降到目前17.7%的年内新低,但仍居全省第3位。增速回落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宏观环境影响,一部分民间资本对工业投资持谨慎观望态度;二是我市工业投资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处于平整巩固时期。
部分传统产业企业生产困难。钢铁、电力等传统支柱行业生产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134.1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主要是信钢公司)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1%,拖累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能源工业(主要是华豫电厂)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拖累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冲击传统零售行业。前三季度,信阳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35.2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零售额5.65亿元,同比增长2.18倍。限上网上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存在严重的购买力外流。受企业运行成本上涨较快、价格战竞争日趋激烈、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而企业减少库存等因素导致传统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制约全市工业较快发展的因素:一方面是需求不旺,另一方面在于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新的增长引擎。我市传统产业规模大,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不足,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设计以及自主品牌,整体素质不高。在企业经营困难、实现利润偏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工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四季度工作建议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货币+财政+产业”等一揽子稳增长举措,央行二次降息六次降准,发改委密集批复逾8000多亿基建项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电商、“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多项产业扶持文件,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同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力度,清除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束缚和羁绊,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局面。4月底,省政府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30条政策措施,从加大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遏制经济下行趋势。从5月份开始,全市开展“稳增长、解难题”百日攻坚行动,以期来破解要素制约、稳定经济增长。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看,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推动全年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和支撑因素继续显现并不断积累,预计四季度我市将延续目前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四季度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下一阶段要继续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市工作的突出任务,确保全市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保持好的争先态势。
一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重点加强对规模效益强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运行监测,提高分析判断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及时反映工业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措施。及时调度跟踪困难行业和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掌握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帮扶工作,保持各行业和企业稳定。
二要加强对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扩充优质增量、缩小减量。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分类指导,着力促使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有市场需求的企业加快生产,以畅补滞。今年以来,我市主要行业电力、钢铁等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全市工业生产下拉作用明显。针对目前面临困难的重点传统支柱产业、暂时困难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专题帮扶,重点帮助相关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强化管理、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促使其稳产复产、开拓市场、解困突围。切实解决困难企业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要大力开展“争先进、比贡献”行动,确保力度不减,切实找准在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硬办法、硬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增长。进一步抓紧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大力实施“四一”招商行动,突出主导产业,突出集团化体系化引进,突出延链补链,加快构建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热度。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让民间投资真正活跃起来,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效益。
四要加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进新产品开发,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快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实现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减轻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程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转型、升级、创新为主线,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有效破解产业“低、小、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