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动态
淮滨县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 “三大创新”
时间:2011-07-22来源:淮滨县统计局 作者:淮滨县统计局 点击:努力统计中...

  淮滨县针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以“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为目标,大胆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新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村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创新选派干部驻村机制,给村干部当好“主心骨”。出台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意见,以选派单位作后盾,充分发挥选派干部思想观念新、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信息门路广的优势,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要求,帮助村干部带领全村努力达到“五新”目标。目前市县共选派30名机关干部入村工作。二是创新考核奖惩机制,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对村干部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即年初由乡镇与村“两委”主职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完善考评方式,实行“一述一评一考一定”制度;注重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三是创新激励保障机制,给村干部吃下“定心丸”。在全市率先启动在职村干部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县共有1561名在职村干部参保,参保率100%,为162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发放养老金3.36万元;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按村主职、副职和一般干部三个级别,村干部工资暂定为每年7000元、5600元、4200元;按任职年限,县财政每月分别为247位和145位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发放生活补贴100200元。四是创新教育培训机制,给村干部配好“充电器”。制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分层分期分批培训的方式,利用干训基地和县委党校分别培训乡镇长2人、村党支部书记204人,组织在职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115人,为289个行政村、5个街道社区开通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创新村党组织设置形式。一是产业合作型。依托特色产业、产业集聚区、农业支柱产业等建立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生产经营互动、信息沟通、技术交流等活动。目前,全县在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县乡工业园区中建立党支部共24个。二是村社联合型。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适应统筹发展需要,走“村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以村带社、以社富村,村社户共赢。目前,全县已在各类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支部22个。三是城乡共建型。打破城乡界限,统筹城乡党组织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开展共过组织生活、共同认岗领责、共促队伍建设、共解群众急难、共谋双方发展等“互联共建”活动,帮助农村党支部提升工作水平和发展能力。目前,全县已结成289个联建对子。

    创新选派干部驻村管帮模式。全县共有30名市、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40名省、市、县直单位工作队员帮助建设新农村。一是培训模式,突出“三实”。突出农村实际选择培训内容,重点突出试验区建设、计划生育政策、信访稳定、项目申报及招商引资等;突出学员实用挑选培训教员,挑选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授课;突出学习实效丰富培训形式,组织选派人员先后赴沈浩同志生前任职的凤阳县小岗村、“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等实地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增强工作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二是考核模式,重在考评推荐。在新农村建设“百村帮建”工作中,对省、市、县直10个工作队40位工作队员逐人考核。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全面系统、公开公正地考核帮建单位、工作队及队员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帮建工作优劣。在考评基础上,推荐省级优秀帮建队员1人、市级先进帮建单位3个、市级先进帮建工作队3个、市级先进帮建工作队员4人。三是扶持模式,侧重项目倾斜。制定《关于对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的意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选派干部任职村的倾斜和投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县农业、水利、财政、国土、交通、组织等20多个部门在良种推广、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道路建设、救灾物资等方面向“双薄弱村”投放项目资金2558.3万元,其中已审批实施项目资金756.8万元。



版权所有:信阳统计信息网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2011492号  公安部备案号:41150002000641  网站标识码:4115000020
联系电话:0376-6366941 联系部门:信阳市统计局综合科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