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瞄准这些经营主体的切实需求和痛点难点,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关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我们不妨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代表委员们汇集民意民智的建议意见,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部保障企业款项支付的政策法规,但现实中回款周期长的问题仍存在。《经济日报》评论称,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事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清欠工作要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要健全清偿拖欠企业账款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加大投诉处理力度。《极目新闻》评论称,在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惠企助企是关键一步棋,不容有失。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已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开民企的资金“枷锁”,让他们轻装上阵。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韩其芳建议,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继续发挥政府和央企国企带头清欠作用,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一些地方执法随意化、趋利化的现象,成为压在企业身上的“隐形包袱”,不仅损害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更透支了营商环境的信用。《贵州日报》评论称,执法不是“整治企业”,而是依法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寓管理于服务,关键在于换位思考,把执法的刚性与服务的柔性结合起来,把“管理的手”变成“助企的手”,让执法更有温度、服务更有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企业最渴求的是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要避免行政力量超越法治范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上海功承瀛泰(长春)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迟日大建议,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加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减少对同一企业的重复执法和检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与问责机制,确保执法公平、公正;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促进政府更加高效、公正地履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内卷式”竞争发出的一个重要治理信号,就是由此前的“防止”转变为“综合整治”,态度更明确、力度更深入、手段更综合。人民网评论称,种种“内卷式”竞争行为,看起来有声有色,但却破坏了公平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也对行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力和企业创新无益,是一种浮躁、短视、粗放的竞争。真刀真枪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守护公平竞争的秩序生态。大象新闻评论称,“内卷式”竞争之所以盛行,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企业、市场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综合整治”意味着需要多方行动、多方协调、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认为,“内卷式”竞争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和长期性的。他建议,开展整治“内卷式”竞争专项行动,重点关注供应链金融安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法合规运营、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等领域,鼓励和引导同业协会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有关民营经济立法的话题,仍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结合此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相关精神,舆论普遍认为,二审稿进一步将党中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条款。这场“政策入法”的立法实践,正在为我国民营经济打造“带牙齿”的制度保障。《经济日报》评论称,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并一以贯之落地落实,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用立法为民企发展定心,更要用立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通过立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打破市场准入壁垒,清除一系列制度性障碍,用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市场要素配置更优化,助力民营经济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宣示深刻反映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施政方向和政策取向。新华社评论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今年有望纵深推进。不断以改革的真招实招,通过除障碍、除干扰、除噪音、除壁垒、除束缚,去除体制机制的拦路石,消除创业兴业的隐形门,让企业在公平透明环境中更好茁壮成长。